搜索: |
1.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1)重点发展单核和多核有机金属荧光和磷光配合物。目前已开发出比经典单核8-羟基喹啉铝具有更高电致荧光效率和电子迁移率的双核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发现含混合配体的单核 Cu (I)配合物具有高达59%的固态荧光量子效率,且没有明显的浓度淬灭效应,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在105 cd/m2 亮度下电流效率达 10.5 cd/A 的 绿光OLEDs器件。
(2)为了提高OLEDs器件性能,开展了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空穴注入和传输材料的研究。以咔唑和二苯胺为基本构造单元,设计和合成了系列具有优异形态稳定性的新型空穴传输材料。相应器件效率和经典空穴传输材料NPB相当。这些材料优异的形态稳定性有利于长寿命OLEDs制备。
2.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1)开发出可用于制备单层PLEDs器件的双极发光高分子,包括PPV、PAF类共聚物,含三芳胺、苯基取代咔唑和恶二唑/三唑(oxadiazole/triazole)单元的聚喹啉,两次得到美国核心期刊评述。
(2) 基于能量转移和电荷转移的物理思想,发展出系列分子分散型高分子发光材料,其电致发光性能具有国际可比性。例如:蓝光高分子的色坐标为(CIE) (0.14, 0.20),电流效率为3.0 cd/A;绿光高分子的色坐标为(CIE)(0.31, 0.58),电流效率为8.0 cd/A;红光高分子的色坐标为(CIE)(0.14, 0.20),电流效率为1.5 cd/A。
(3)提出了单一高分子产生白光的新途径。通过在蓝光高分子中化学键合高效荧光染料,设计和合成了稳定、高效和色纯度好的白光高分子。白色PLEDs的电流效率达4.0 cd/A,色坐标为CIE (0.32, 0.36), 而且色坐标基本不随驱动电压而改变。
红绿蓝三基色高分子发光材料(左)和相应 EL光谱(右)
白色电致荧光产生原理(左),不同驱动电压下的EL光谱(中) 和白光聚合物结构(右)
3.有机/高分子化学传感器
(1)高选择性阴离子化学传感器:带苯酚基的恶二唑衍生物可用作高选择性荧光和比色化学传感器,它们对 H2PO4- 和 F-有很高的选择性。具有特定结构的这种分子甚至可区分H2PO4- 和 F-。
(2)金属离子化学传感器: 发现两种具有荧光放大作用的聚喹啉,在测试的所有金属离子中,它们表现出对Ag+ 的高选择性。
(3)生物分子聚合物化学传感器:成功地合成了带羟基的聚喹啉,它不仅是F-的高选择性荧光化学传感器,而且F-的加入具有荧光增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