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凝胶能对外部刺激做出响应,因此可作为刺激敏感材料用于传感器。然而现有的水凝胶传感器响应速度极慢,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例如Asher等提出的聚合胶态晶体阵列传感器是一种经典的水凝胶传感器,其响应时间长达几十分钟。显然这样的传感器不具有实用性。
为此南开大学张拥军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利用薄膜干涉现象,也就是Fabry-Perot干涉条纹的移动,来实现光学传感的新的水凝胶光学传感方法。在这种传感器中,水凝胶膜既作为敏感元件,又是传感元件。而且由于其厚度仅几百纳米至几微米,可在1分钟左右时间达到溶胀平衡,大大快于普通的水凝胶传感器。利用这一传感方法,他们实现了葡萄糖、温度、pH、赖氨酸、维生素B6等多种被分析物的快速光学传感。(Biomacromolecules, 2012, 13(1), 92-97; Polymer Chemistry, 2014, 5, 7081-7089; 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 2016, 1–2, 7-14)
最近他们又以伴刀豆球蛋白A(Con A)为葡萄糖敏感基元设计了新型的葡萄糖传感器。他们利用Con A和糖的特异结合性,利用层层组装方法制备了Con A/Dextran 水凝胶薄膜。首次观察到了这一薄膜在葡萄糖存在条件下的溶胀,并成功地通过Fabry-Perot干涉条纹的移动将其显示出来:
这一传感器能很好地在生理条件下检测葡萄糖,在很宽的浓度范围内(0–70?mM)都具有很好的线性响应。更重要的是,与普通的水凝胶传感器不同,其响应速度非常快,10秒钟即可达到平衡:
这一工作以“Thin hydrogel films based on lectin-saccharide biospecific interaction for label-free optical glucose sensing”为题发表于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8, 272, 243-251。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李倩。通讯作者为关英副教授和张拥军教授。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540051831075X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X8mr_L2eewhaZ (免费下载,7月21日之前有效)
- 海南大学张晖/杜杰教授团队 Adv. Sci.:年糕启发的纹理化Janus水凝胶-用于身体信号传感与人机交互的柔性电子皮肤新突破 2025-08-02
- 福州大学赖跃坤教授、黄剑莹教授团队和安徽农业大学朱天雪教授 AFM:突破水下传感瓶颈-多重交联抗溶胀导电水凝胶助力两栖运动监测 2025-07-31
-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与合作者《Bioact. Mater.》:易于制备的抗氧化和抗菌水凝胶薄膜 → 快速止血和促进感染性糖尿病创面愈合 2025-07-31
- 天津大学张雷、杨静教授《Biosens. Bioelectron.》:类组织植入式传感器 - 用于异常膀胱活动实时监测 2025-08-01
- 西南大学张同华/王蜀、河工大胡宁、重大宁慧铭 AM:构建具备超高灵敏度和宽范围检测能力的双介电层离子电子压力传感器,实现温度/压力双模态感知与静音语音识别 2025-07-24
- 济南大学王鹏/浙理工孟垂舟等 AFM:具有高响应速度与高稳定性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