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健康负担之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它每年导致超过890万例死亡。开发有效的癌症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是目前世界上许多研究团队和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化疗作为临床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由于经常使用影响其他组织的细胞毒性化合物,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从而恶化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根据肿瘤细胞特征设计有效的递送载体,以针对性的方式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释放药物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实体瘤微环境具有与正常组织不同的特征,如较低的pH,较高的胞内还原性与ROS水平,高组织液压和特异性的酶等,如图1所示。
图1 实体瘤微环境特征
靶向给药包括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外部触发药物释放等给药方式,可显著降低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具有比全身治疗更好的肿瘤杀伤效果。通过载药系统的设计使他们靶向结合肿瘤特异性的膜蛋白等肿瘤标志分子,并与肿瘤的微环境特征相匹配,可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肿瘤标志分子和微环境特征成为改善靶向给药的关键。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团队在权威期刊《Biotechnology Advances》上针对目前肿瘤标志分子与靶向给药的研究现状发表了题为“Cancer hallmarks and malignancy features: Gateway for improved targeted drug delivery”的综述文章。
文章论述了生物学相关的肿瘤标志分子,可用于设计有效的药物递送载体,以针对性的方式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释放药物。提出了不同肿瘤标志分子的相关性,特别强调了这些标志分子的产生及其在肿瘤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靶向给药系统的临床转化所要面对的挑战。
该篇综述文章的第一作者为Tiatou Souho 博士和Lallepak Lamboni博士,杨光教授和肖林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734975018301332
- 巴黎高科化学学院李敏慧教授与合作者 JACS: 创新型“类酶”纳米材料 → 饿死癌细胞 2025-07-20
- 天工大高辉/马飞贺/余云健 Small:疏水标签/低温光热协同增强肿瘤治疗 2025-07-11
- 苏大钟志远/邓超、苏大附一院朱晓黎 Nat. Commun.:肿瘤血管适应性、粘附性和可吸收性微球用于可持续的经动脉化学栓塞治疗 2025-07-09
- 四川大学丁明明教授团队 Angew: 可视化β折叠到β转角构象转变的荧光聚合物囊泡及其用于颜色报告型药物递送 2025-07-11
- 山东大学崔基炜教授团队 ACS Nano: 硬度可调的聚乙二醇纳米颗粒调节纳米-生物相互作用,增强靶向药物递送 2025-06-12
- 浙大周民教授团队 Bioact. Mater.:微藻药物递送系统"降尿酸-抗炎-消化系统保护"三位一体协同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2025-06-04
- 山东大学刘新宇、崔基炜教授交叉团队 ACS Nano:靶向递送与肝-骨轴调控协同治疗骨质疏松 202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