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卢红亮教授(通讯作者)、张卫教授(通讯作者)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家成研究员(通讯作者)等研制了一种仿皮肤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基于此传感器,有望实现盲文的智能识别。该研究成果以“A Skin-Like Sensor for Intelligent Braille Recogni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Energy上(doi: 10.1016/j.nanoen.2019.104346,IF=15.548)。上海硅酸盐所-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赵学峰为该论文第一作者。
视障人士尤其是盲人信息获取障碍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世界盲人总数约为4000万,其中中国是盲人人数最多的国家。盲文是视障人士和盲人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在现有的盲文识别方法中,盲文特征点的提取通常是手工进行的,费时费力,无法保证提取特征的有效性,同时识别精度往往很低,抗干扰能力也较差。因此,开发一种高精度、实用的盲文识别装置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仿生电子皮肤等智能传感领域逐渐成为研究者的探索热点,柔性传感技术的实现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传感器件形态和功能的认知。其中,电子皮肤是通过电学信号的集成与反馈来模拟人体皮肤感受外界刺激(压力、温度、湿度)的新型电子器件。
在该研究中,基于人体皮肤结构,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仿皮肤式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智能盲文识别。该传感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对应于人体皮肤的三个部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底的随机高斯分布(RGD)棘突,以Ti2C-MXene多层膜为中间导电填料,以商用聚酰亚胺(PI)基叉指电极为基底。利用COMSOL多物理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阐明了RGD棘突和Ti2C膜在柔性触觉传感器中的作用机理。该传感器灵敏度可达507 kPa?1。此外,本研究首次采用随机决策森林算法,利用这种柔性触觉传感器实现了盲文实时有效的智能识别。
仿皮肤式传感器的设计概念和合成过程
随机高斯分布棘突的力感知机制
Ti2C-MXene的表征及作用机理
仿皮肤式传感器阵列在地形扫描仪中的应用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传感器阵列实现盲文实时识别
未来,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开展大面积、高灵敏、高分辨、自供能传感器件的研究应用,努力实现柔性传感器件的产业化、实用化。这将有助于推动机器人、可穿戴领域的快速发展。
文章链接:https://sciencedirect.xilesou.top/science/article/abs/pii/S2211285519310535
- 西工大顾军渭/阮坤鹏团队 Angew:本征高导热液晶聚二甲基硅氧烷热界面材料 2025-01-22
- 南京大学徐飞教授 AFM:具有高环境稳定性的眼压监测智能隐形眼镜 2024-04-17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宋仕强团队 JMCA:糖塑法辅助制备的具有优异触觉感知功能的中空PDMS可穿戴织物 2024-03-13
- 香港城市大学胡金莲教授课题组 AHM:革新“仿生皮肤”汗液传感器 - 突破性健康监测设备的新纪元 2024-12-25
- 武培怡教授团队《Adv. Sci.》: 受揉面启发 - 定制多功能仿生皮肤 2022-03-23
- 多伦多大学刘新宇教授团队《AFM》:新型抗极寒粘贴离子导电水凝胶仿生皮肤助力可穿戴传感和软体机械人 2021-08-10
- 中北大学王智教授团队 CEJ: 通过动态交联和大量氢键制备高性能易降解和可回收热固性聚氨酯应用于泡沫传感器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