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徐升教授团队《Nat. Rev. Mater.》:可感知深层组织信号的柔性可穿戴设备
2022-03-21  来源:高分子科技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能够持续监测人体各种信号。然而,大部分可穿戴设备的设计主要采集皮肤表面信号,这些信号只能揭示有限的健康和疾病信息。深层组织信号,例如电生理、电化学、血液动力学、热学和力学信号等,通常与疾病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可以预测症状发作的信号但很少被关注。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徐升教授团队讨论了可以感知深层组织信号的柔性可穿戴设备,重点介绍了电学、电磁学、热学和力学传感方法,研究传感机制、器件设计、制造工艺和传感性能,着重关注组织穿透深度与传感分辨率。最后,讨论了该领域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并强调了进一步提高传感深度,分辨力,准确性和系统性集成的策略。相关论文以“Soft wearable devices for deep-tissue sensing” 为题发表在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可以捕获人体生理信号的柔性可穿戴设备正在逐渐应用于医疗保健产品之中。这类设备拥有着类皮肤的机械特性从而能够实现与皮肤之间的有效耦合,最大限度地减少界面处的能量损失并增强生理信号的收集效率。此外,紧密的设备-皮肤界面减少了电磁噪声和运动伪影的电容耦合,进一步提高了信噪比。与智能算法相结合,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可以揭示不同的信号特征,这可以提高我们对疾病的理解,并可以预测急性症状的发作。


  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测量电阻抗、电化学电位、光吸收、热分布和机械应变来记录或获取生理信号。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传感范围通常局限于皮肤表面或接近表皮的区域。然而,这些表面信号并不一定能揭示内脏器官或组织的生理状态,包括电生理、代谢、循环、热性质和器官力学性质等。例如,核心体温会影响代谢过程,偏差会导致热紊乱;然而,核心体温与皮肤温度的关系并没有密切相关,而传统的可穿戴设备通常只测量皮肤温度。事实上,表面信号通常是深层组织信号的表现。来自中央内脏器官的信号可以提供整个人体的系统视图;例如,主动脉的血流可以反映全身各器官的灌注情况,而皮下血管和毛细血管的血流信号只能反映局部的灌注情况。因此,与表皮传感相比,探测深层组织信号可以直接而且通常更准确地检查人类健康和疾病。然而,由于皮肤和肌肉骨骼系统具有强烈的屏蔽作用,这些深层组织信号很难捕获。因此,深度组织传感仍然是可穿戴健康监测的一大挑战。


  在这篇综述中,作者们讨论了可穿戴深层组织传感策略的重要发展,包括电、电磁、热和机械传感,重点关注机制、器件制造和关键性能指标。文中同时展示了诸多无创检测深层组织信号的示例,并研究了提高探测深度,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可能性。最后,作者们讨论了目前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概述了未来发展的路线图。


 

1.:柔性可穿戴器件可捕获的五类深层组织信号, 包括电生理信号,电化学信号,血液动力学信号,组织热学信号,以及器官力学信号

 

1.电学传感


  人体可被视为有源电学系统,深层组织的电学信号与特征可以被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获取。其中生物势能例如心电,脑电,肌电等信号可以通过被动式无源电极传感,组织电阻抗可通过主动式电阻抗断层扫描传感,组织代谢化学产物可通过主动式反向离子电渗法传感。


2.电磁学传感


  电磁波同样被用于深层组织传感,通常,可以使用射频传感器~3 kHz至300 GHz)和光学传感器~300 GHz至3000THz)。电磁波的短波长和高频率使得高时空分辨率进行传感可以在深层组织中实现。


3.热学传感


  细胞呼吸持续生成热能,热能在组织中的传导可以作为深层组织热学信号的基础。核心体温,组织热导率等信号都可以作为关键生理指标通过热传导方式传感。


4.力学传感


  深层组织的机械振动会产生机械波并在身体中传播。这些信号包括心脏瓣膜的打开和关闭,胃肠道的蠕动,骨骼的肌收缩和声带的振动等等。通过力学传感器监测这些深层振动信号能够揭示生理活动的特征并协助医生对相关疾病进行初步诊断。为了研究无法自发进行机械运动的组织,我们也可以施加外部负载来研究它们的机械响应。


  在力学传感中,超声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主动振动传感,驱动频率在20 kHz至200 MHz。超声的穿透深度超过10厘米,空间分辨率能达到百微米级别,时间分辨率大约在百赫兹左右。因此,与其他机械探测方式相比,超声传感能够探测更深,空间分辨能力更强,并能够进行多种模态地检测。


  上述传感原理为无创或微创式深层组织测量提供了方法。电学、电磁学、热学以及力学传感方法提供了不同的组织穿透深度以及时空分辨率。同时深层组织传感有望成为下一代可穿戴器件的主流传感方式,在传感性能上,对组织穿透深度,传感解析力、 传感精度以及系统集成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章共同第一作者是林沐阳,胡鸿杰和周赛,通讯作者是徐升教授。通讯单位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78-022-00427-y

  

  下载:Soft wearable devices for deep-tissue sensing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