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科大黄辉教授/张昕副教授团队 JACS/Adv. Mater./Adv. Sci.: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获系列进展
2022-08-28  来源:高分子科技

  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重,如何利用和开发新能源从而实现低碳减排,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并努力探讨的重大问题之一。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利用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目前最重要的新能源技术之一。相比较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新型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凭借其溶液可加工性、质轻价廉、柔性可折叠等强大优势,得到了学术和工业界的青睐。最近,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黄辉教授与张昕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非共价“构象锁”理性设计高效固态添加剂、逐层旋涂技术调控垂直组分分布以及三元给体合金调控电荷转移态等策略数次创造并打破有机太阳能器件的最高效率,取得以下系列重要进展。


1. JACS:非共价“构象锁”助力平面型固体添加剂的设计


  黄辉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非共价“构象锁”的基础研究并探索其在光电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多次发表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12475;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17720; Adv. Mater. 2017, 29, 1606025; Adv. Energy Mater. 2019, 9, 1803012; Adv. Funct. Mater. 2022, 2112433; Adv. Funct. Mater. 2021, 2108861; Sci. China Chem. 2022, 65, 926; Sci. China Chem. 2021, 64, 228; Sci. China Chem. 2018, 64, 228; Chem. Rev. 2017, 117, 10291)。近日,该团队在非共价“构象锁”研究方面再次取得新进展,成功的将这一策略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固体添加剂分子的设计,有效的调控了混合膜的微观形貌,获得了当时单节二元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记录值(18.85%)。 



  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以固体添加剂分子的构象调控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别设计合成了扭曲型固体添加剂SAD1,以及平面型固体添加剂SAD2(引入S···O非共价构象锁)。通过系统深入的对比研究,该团队揭示了该类固体添加剂的工作机理,并发现固体添加剂分子的构象对调控活性层形貌以及提高光伏器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最后,通过平面型固体添加剂SAD2处理的有机太阳能器件获得了18.85%的光电转化效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认证效率为18.7%),创造了当时单结二元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记录值。该研究不仅初步阐明了固体添加剂的工作原理,同时也进一步展示了非共价构象锁策略在分子设计方面的应用潜力。



  原文链接: Li, C.; Gu, X.; Chen, Z.; Han, X.; Yu, N.; Wei, Y.; Gao, J.; Chen, H.; Zhang, M.; Wang, A.; Zhang, J.; Wei, Z.; Peng, Q.; Tang, Z.; Hao, X.; Zhang, X.; Huang, H. Achieving Record-Efficiency Organic Solar Cells upon Tuning the Conformation of Solid Additives. J. Am. Chem. Soc. 2022, 144 (32), 14731-14739.(该论文选为Supplementary Cover

  https://doi.org/10.1021/jacs.2c05303 


2. AM:调控垂直组分分布,二元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突破19%


  由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活性层薄膜涉及到光子吸收、激子扩散和解离以及电荷传输等重要过程,因此该薄膜的制备是整个器件的核心。目前,高性能有机光伏器件的光活性层普遍采用体异质结结构,即电子给体和受体材料通过混合溶液旋涂后形成具有丰富给/受体界面的互穿网络结构。然而在一步沉积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平衡两种组分的自聚集性和混溶性是一个挑战,其中涉及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同时,这种技术通常依赖于给/受体材料的重量比,主加工溶剂的选择,添加剂以及后处理等过程,因此难以控制薄膜的微观形貌,不利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的提高。针对上述难题,黄辉教授与张昕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逐层旋涂技术,成功制备了光电转化效率高达19.05%(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认证效率为18.9%)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刷新了单结二元有机光伏器件的最高效率。 



  该研究团队利用两步的逐层旋涂技术构建了基于D18L8-BO的二元光伏器件。通过调控两步旋涂的转速,精细的优化了光活性层在垂直方向的组分,获得了19.05%的能量转化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逐层旋涂技术制备的器件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共混旋涂制备的器件(18.14%)。机理研究表明,这种逐层旋涂技术有效地调节了活性层的垂直组分分布,使其具有更高的结晶度、有效的激子解离、较低的能量损失和平衡的电荷传输。研究者进一步将此方法拓展到多个给/受体材料体系,展示出了良好的普适性,充分展示了这一简单的逐层旋涂技术在调控垂直组分分布,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方面的巨大潜力。


  原文链接:Wei, Y.; Chen, Z.; Lu, G.; Yu, N.; Li, C.; Gao, J.; Gu, X.; Hao, X.; Lu, G.; Tang, Z.; Zhang, J.; Wei, Z.; Zhang, X.; Huang, H. Binary Organic Solar Cells Breaking 19% via Manipulating the Vertical Component Distribution. Adv. Mater. 2022, 34 (33), 2204718.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04718 


3. AS:三元给体合金策略调控电荷转移态,获得高开压和超过19.2%的光电转化效率


  有机材料具有较小的介电常数,其激子常具有局域化的特性。由此与非激子型太阳能电池(硅基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存在电荷转移态(即CT态),导致器件的开路电压相对较低(通常小于0.9 V)。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能量损失,提升开路电压和光电转换效率是该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最近,黄辉教授与张昕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三元给体合金策略调控给受体界面形成的CT,有效的降低能量损失,成功获得了开压高达0.91 V,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9.2%单结有机太阳能电池 



  研究人员选择化学结构相似的PM6D18-Cl作为给体、L8-BO作为受体制备了三元光伏器件。由于PM6D18-Cl具有较好的混溶性,两者在三元活性层中倾向于形成给体合金。该推测通过接触角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循环伏安法等测试表征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该给体合金的形成则有利于在较宽的PM6:D18-Cl重量比例范围内调控合金给体的能级,进而可连续调节活性层中的CT态。一方面,三元器件中CT态能量ECT)的提升可以降低光生电荷产生过程中所需激子解离驱动力引起的能量损失(ΔECT = Eg ? ECT)。另一方面,器件中降低的ΔECT还能促进LECT态的杂化,进而提高CT态发光并降低非辐射能量损失(ΔEnon–rad)。最终,三元器件能量损失得到明显降低,获得了高达0.91 V的开路电压。这是目前已报道的光电转化效率超过19%的单结器件最高开压值。这一最新成果表明通过三元给体合金策略调控给受体界面形成的CT态是降低器件能量损失、提高器件性能的有效方法。


  原文链接:Gao, J.; Yu, N.; Chen, Z.; Wei, Y.; Li, C.; Liu, T.; Gu, X.; Zhang, J.; Wei, Z.; Tang, Z.; Hao, X.; Zhang, F.; Zhang, X.; Huang, H. Over 19.2% Efficiency of Organic Solar Cells Enabled by Precisely Tuning the Charge Transfer State Via Donor Alloy Strategy. Adv. Sci. DOI: 10.1002/advs.202203606.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203606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