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重视身体健康程度的增加,具有生理信号监测功能的柔性传感器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供电能力与透气性限制了其长时间穿戴应用。为此,该工作通过3D打印直写技术将可充放电的锌空气电池引入多功能传感系统中,在电池的作用下,该系统可以连续监测人体温度与脉搏信号达4小时以上。
近期,河工大孟垂舟/北理工沈国震/山大李阳教授联合在Advanced Fiber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An integrated bifunctional pressure?temperature sensing system fabricated on a breathable nanofiber and powered by rechargeable zinc-air battery for long-term comfortable health care monitoring ”的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是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青年英才岗王鹏博士,该成果以具有良好透气性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为基底,使用3D打印直接技术将锌空气电池、电阻式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进行集成,获得了可依靠自身供电连续工作4小时的健康监测手环。
图1 可供电的多功能传感系统(a)结构示意图与(b)功能示意图
得益于TPU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的疏水与透气特性,以此为基底的可自供电的多功能传感系统可以有效防止汗液的侵蚀,可以有效提升其空气与水蒸气的交换能力,从而保证了该系统的穿戴舒适性(图3)。
图3 可供电的多功能传感系统的(a-b)疏水与(f-g)透气特性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嵌入空气电极和锌电极之间后形成锌空气电池,该电池有1.39V的开路电压,良好的充放电特性与稳定的充放电特性。
图5 锌空气电池的工作机理与性能测试
图6 可供电的多功能传感系统的(a-b)工作流程示意图与(c)人体温度、脉搏信号的长时间监测
作者介绍
王鹏: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校聘青年英才岗,研究方向为柔性传感器,重点突破柔性传感在实用化过程中遇到的传感材质柔弹性差、传感器件灵敏度低和可穿戴性差等瓶颈问题,积极推进其在脉搏、呼吸等人体生理体征监测、步姿与手势等运动状态识别等方向上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与奖励,以第一作者(共一、通讯)在本领域国内外重要期刊Nano Energy、Advanced Fiber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Nanoscale等发表论文17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5的中科院一区Top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授权4项;获得天津市创新奖学金1次(2022年),天津市王克昌文化科技奖学金1次,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2021年与2022年)、河北省优秀研究生毕业生1次(2023年),河北工业大学学术之星1次(2022年);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并做分会场报告。个人主页:https://faculty.ujn.edu.cn/wangpeng1/zh_CN/index/149227/list.
孟垂舟: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特聘专家、河北省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河北省侨联侨界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博士学位,曾任职美国普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美国IBM半导体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新奥集团能源研究院石墨烯/储能/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新型纳米材料和高分子弹性体的制备研究,以及其在能源转换与存储、生物医学传感、柔性电子皮肤、可穿戴健康设备、和健康护理装备上的应用开发。
沈国震: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低维半导体材料及相关柔性电子器件的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现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获引用超过3万,H-index为94。
李阳: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科技部中韩青年科学家、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高校集成电路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省优青、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齐鲁青年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新一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传感存算一体化”芯片系统。已累计发表SCI检索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Matter、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dv. Sci.、IEEE Trans. Electron, Dev. 等领域内顶尖期刊上发表中科院一区文章45篇,包含封面文章1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韩国发明专利11项。
原文信息
Peng Wang, Gengsheng Liu, Guifen Sun, Chuizhou Meng *, Guozhen Shen *, and Yang Li *. An integrated bifunctional pressure?temperature sensing system fabricated on a breathable nanofiber and powered by rechargeable zinc-air battery for long-term comfortable health care monitoring. Adv. Fiber Mater., 2024.
https://doi.org/10.1007/s42765-024-00398-5
- 深圳技术大学史济东等 Carbon:基于石墨烯-纳米纤维素复合薄膜的自修复应变/湿度双模传感器的设计及在可穿戴呼吸监测的应用 2025-05-28
- 浙理工胡毅教授 Nano Energy:基于异质界面工程Janus结构复合纳米纤维膜实现高性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2025-05-20
- 吉大陈学思院士、孙静教授团队 JACS:聚类肽辅助因子精准调控熊果酸螺旋纳米纤维原位动态组装实现协同肿瘤增效治疗 2025-05-13
- 华南理工江赛华教授课题组 CEJ:基于3D打印技术构建的可穿戴柔性触觉摩擦电传感器在材料感知领域的应用 2025-05-29
- 厦大廖新勤 AFM 后又发 AM : 章鱼触手启发的边缘智能触摸意图识别的传感器内自适应积分 2025-05-03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 Adv. Mater.:混合式3D打印剪切变硬弹性体,实现力学性能增强与智能可穿戴一体化设计 2025-04-28
- 成都大学魏竟江/王清远团队、武汉理工大学傅正义院士 ACS Nano:用于电生理学电极替代的多功能传感液态金属基分级水凝胶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