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访美学术交流
2010-05-1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为加强科研人员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开放合作研究,近日,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2名科研人员,由实验室主任韩艳春研究员带队,赴美参加了美国化学会(ACS)第239届年会,并访问了美国麻省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阿克隆大学(University of Akron)和凯斯西保留地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分别与三个大学高分子研究领域的同行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和交流,并参观了相关实验室。

    代表团受到三所大学的热情接待。在麻省大学,著名高分子表面科学家Tom McCarthy教授在家中举办酒会欢迎代表团的到来。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首先由系主任Dave Hoagland教授与韩艳春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各自机构的历史与现状,随后李悦生研究员和陈学思研究员等13位科研人员与麻省大学的Alfred J. Crosby教授和Todd Emrick教授等分别就高分子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做了口头报告,并参加了墙报展讲,相关研究进展引起了美国学者的浓厚兴趣。

    在阿克隆大学,美国工程院院士、阿克隆大学高分子科学与高分子工程学院院长程正迪教授热情接待并全程安排了代表团的访问。双方举行了为期2天的高分子科学前沿双边研讨会,阿克隆大学教务长David Backer教授在会上致辞对代表团表示欢迎,代表团与程正迪教授和Robert Weiss等14位学者进行了学术报告交流和墙报展讲。期间阿克隆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和高分子工程系分别设宴盛情招待了代表团一行。研讨会结束后程正迪教授专门在家中举办招待会,宴请了代表团一行,该校的很多著名学者参加了招待会,与代表团进行了交流。招待会上阿克隆大学校长Luis R. Proenza博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与韩艳春主任进行了会谈,表达了合作的良好意愿。

    在凯斯西保留地大学,双方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代表团与Lei Zhu和Eric Baer等学者通过口头报告、墙报等形式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讨论。

    三所大学的高分子学科在全美国名列前茅,享有很高的声望。长春应化所与三所大学的学术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我所高分子学科的杨德才和何天白研究员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作为第一批公派访问学者就到麻省大学进修,王利祥研究员曾在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苏朝晖研究员在该校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麻省大学学者也曾多次访问应化所,2007年以来,长春应化所先后邀请该校Tom McCarthy和Dave Hoagland教授,每人每年2次到所为研究生进行为期一周的短期授课,使学生接受到国际化教育,更好地把握国际科技发展前沿,而应化所也先后有多名毕业生到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Tom McCarthy教授还是应化所客座教授,苏朝晖研究员与其合作的关于水凝胶方面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刚刚在《生物大分子》上发表。McCarthy教授还协助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将于今年6月在苏州召开的第四届国际高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并担任共同主席。双方还曾多次共同主办国际高分子物理学术讨论会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

    长春应化所与阿克隆大学也保持着频繁的学术交流。阿克隆大学学者曾多次访问应化所,其中程正迪教授作为应化所聘任的客座教授和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境外委员,与应化所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已到该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达18次之多,并对实验室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

    代表团此次访美为期2周,是该实验室有史以来出访国外人员数量最多、层面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访问收获颇丰,既加深了科研人员与国际同行的友谊,也为今后更深入的学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该实验室将以此次访问为契机,与三所大学在人才培养、人员互访和学术交流上,保持密切合作,通过输送优秀毕业生,定期互访,形成良好的长远合作交流机制。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坚持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近五年多来,共派出人员赴国外讲学进修59人次,接受国外学者来访165人次。通过聘为兼职研究员建立研究小组、共同承担开放课题、联合培养研究生、开设研究生短期课程等多种形式,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国际高水平流动科研人员,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高水平、高层次、多形式和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幅提高了该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