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质量靠“研究”
2010-08-31 来源:科学时报
8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周光礼的新著《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在武汉面世。该书通过调查,披露了我国当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该调查对象涉及在校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博士培养单位负责人和博士毕业生。其结果显示:46%的博导同时指导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而大部分博导认为自己适合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6名;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压根儿没和导师交流过。
目前,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周光礼认为,我国博士生数量迅速增长,一方面说明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博士生教育水平下降和学术质量滑坡。
也有学者提到,目前博士生规模扩张很快,教育模式的调整、改进却不够充分,基本上都承袭了入学考试严格、淘汰机制缺乏、单一导师指导方式等特点。
所谓研究生,应该是正从事或尝试——最少也应该在学习——研究的学生。对真正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者来说,及时将潜力较差的学生分流出去的淘汰机制是自然而又必要的举措。作为学历教育“塔尖”的博士研究生,立足于培养理论、研究型精锐人才,更应设置严谨的学术训练和考核制度。
因毕业论文无法实现“对知识有卓越贡献”的初衷,国际一流大学博士研究生的淘汰率甚至可高达40%。而我国“严进宽出”的政策显然难为倚仗。一旦博士阶段成为硕士生就业的又一个缓冲期,博士培养的学术氛围、待遇保障等又无法支持他们安心学术研究,“博士”怎能不沦落为人们努力去“混”的一个头衔?期待我国尽快调整优化博士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培养模式,尽早还其“研究生”的本义!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哈工大邵路教授团队 Nat. Water: 首次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限域纳滤膜 (长年招收博士生) 2025-09-18
- 哈工大(深圳)朱时裴教授课题组诚招硕士、博士、博士后 - 材料、化学、物理、机械、生物工程 2025-09-17
-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心”(宁波)诚聘英才 - 特聘青年研究员/博士后 2025-09-11
- 浙江大学王立教授/俞豪杰教授团队 Adv. Sci.:用于免缝合和高质量肌腱修复的Janus水凝胶 2025-02-12
- 西湖大学徐宇曦教授团队 Angew: 水溶液可加工二维三嗪高分子及其高效光催化 2023-04-18
- UCLA贺曦敏教授团队《Adv. Mater.》:用于锌离子电池的抗冻高强度水凝胶电解质 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