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忠仁教授:在高分子材料前沿劈波斩浪
2014-03-04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在学术研究中,陈忠仁时刻不忘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他提出的“发展真正绿色产业,建设美丽幸福中国”的建言获得了国家有关领导的重要批示。

陈忠仁对绿色技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绿色技术的根本,是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善待自然,学习自然,享用自然。他们目前开展的几个重要项目,都体现了真正绿色的理念,即通过向自然界学习(仿生),发展低成本高性能材料,实现制备与加工过程的零排放。比如,无缠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纳米蚕茧”一旦大规模工业化,就可以实现熔融纺丝,无论从原材料与能耗等生产成本、可挥发性有机物(VOC)等环境保护和成品纤维的品质等都会远远优越于目前需要大量溶剂和萃取剂的“凝胶纺丝”工艺。而UHMWPE纤维复合材料剥离强度的大幅度提高,已经消除了UHMWPE纤维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技术瓶颈。“非常有希望,以芳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百分之几的成本,获得真正绿色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陈忠仁对国际首创的UHMWPE纤维—橡胶复合材料技术充满了信心。

一个愿望:

为建一流大学扫除障碍

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拳脚的陈忠仁却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由于没有用房,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无法开设实验课,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也只能共用一个拥挤的实验场地。

最令陈忠仁无奈的是高校对所谓通识教育认识不够。“理工科学生不学数理化,不可思议,却正在发生着”。他举例说,“正在制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三个专业的最新版培养计划中,只安排适合文科类的高等数学C,不开设物理学课程;其他理工科专业居然不开化学课程,而院长们、专业负责人和教授们,居然都无能为力。”陈忠仁摇摇头,说:“没有坚实的高等数学、物理学和化学基础,以后理工科的专业课怎么上?培养的学生如何能从事理工科领域的技术工作?”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也是困难重重。尽管具备了培养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条件,尽管宁波大学领导也非常关心,但是对于需要教育部门层层审批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校也是无能为力。陈忠仁心急如焚,因为必须依靠高素质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他的团队才能不会脱离科学前沿,才能为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服务。

“无法向恩师Grubbs教授交代。”陈忠仁感觉非常惭愧。原来,通过陈忠仁“以才引才”成为宁波大学包玉刚讲座教授和格拉布斯研究院名誉院长的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rubbs博士,多次表示在宁波大学的最紧迫愿望是能够在自己专长的化学、高分子材料领域招收培养硕博连读研究生。

今年2月5日,英国泰晤士时报高等教育副刊刊发了一篇长篇报道:《加州理工学院成为世界第一的秘密:超级影响力的微型大学》。文中称,只有300名教师的加州理工学院在世界大学排名榜上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高效管理是其成功秘密。据说,不到三个月,加州理工学院就为引进的教授新设了专长领域的博士点。“这就是世界第一与国内一流的距离。”陈忠仁说。

迫于无奈,目前只能依托宁波大学的水产养殖、工程力学博士点和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硕士点,来解救燃眉之急。“现在招收了多位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生,指导他们探索高分子材料的科学前沿,”他终于松了口气。

陈忠仁提出了“理论基础与实验技能并重,基本功训练与原创性研究并重,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并重”的人才培养思路,精心设计培养方案,并热切期待国家和省、市在政策上资源上的必要支持。目前,他还在积极起草“做好高等教育顶层设计,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效率”的建言,期待能为回答钱学森之问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宁波大学成为一流大学扫除障碍。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