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南大学张贻川、郭鸣明 Macromolecules:含界面反应的聚合物熔体动态润湿行为
2023-02-17  来源:高分子科技

  润湿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例如水滴在荷叶上的流动),同时也是工业应用中的重要过程(如粘接、喷涂和复合材料成型等)。因此,动态润湿从实验、计算机模拟、物理模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研究。通常为了更好地理解润湿机理,人们普遍选择惰性的固液气体系。这样的选择,有利于排除一些复杂因素(如接触角滞后、界面吸附等)对润湿机理理解的干扰。然而在实际的工业应用中,人们往往需要固体与液体之间的产生界面化学反应(例如Sn/Cu焊接过程中金属互化物的产生、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聚合物和增强体之间的界面反应),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界面性能。目前人们对含界面化学反应的动态润湿(反应型动态润湿)的理解还相当有限。


  西南大学张贻川副教授等考虑到马来酸酐(MA)基团容易与?OH发生化学反应,选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g-PP)熔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玻璃基底上的动态润湿过程,并用分子运动理论(molecular-kinetic theoryMKT)分析了MA-g-PP熔体的动态润湿机理。图1a展示了MKT可以很好地描述MA-g-PP熔体动态接触角与接触线速度的依赖关系。与惰性熔融聚合物润湿体系(聚丙烯(PP)、聚偏氟乙烯(PVDF)和 聚丁烯(PB))相比,MA-g-PP体系的接触线摩擦与粘度呈现出一个非线性的依赖关系(图1b)。如图1c所示,作者通过运用MKT与线性MKT理论,将整个动态润湿过程分为三段:惯性区域(I),化学影响区域(II)和不受化学反应影响区域(III)。作者基于区域II和区域III接触线摩擦的值(如图1d),估算出界面化学反应所影响的接触线摩擦占总接触线摩擦的36?49% 


1. MKT和线性MKT分析 MA-g-PP熔体动态润湿过程


  此外,作者对比示意了界面化学反应对动态润湿过程的影响(图2a),新界面的产生以及分子链的缠结影响了接触线附近的三相区(TPZ)内分子链的运动(图2bc)。不同于小分子体系接触线摩擦的能量耗散只发生在TPZ区域,作者提出了新的中间区域 “mesozone”,在该区域的分子链通过缠结影响TPZ区域内分子链的运动。基于自由旋转链模型,作者估算出mesozone的长度lm约为42.8 nm 


2. MA-g-PP熔体在区域II动态润湿示意图


  上述研究工作近期以“Reactive Spreading Dynamics of Molten Polymer Liquids” 为题发表在《Macromolecules》上(Macromolecules 2023, 56, 1111?1121)。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贻川副教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郭鸣明教授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Jo?l De Coninck教授和荷语鲁汶大学(KU LeuvenDavid Seveno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52103036)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No. SWU-KR22041)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macromol.2c02530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