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部分授权专利:
200510024936.9 含醚基六芳基二咪唑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26392.X 取代二(氨基巯基)苯盐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26393.4 磺化聚芳醚酮嵌段聚丁二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27584.2 含脂肪族侧基的聚苯并二噻唑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026817.7 磺化聚芳醚砜嵌段磺化聚丁二烯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111787.X 含硫可聚合的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110435.2 负性聚酰亚胺光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0510111788.4 含脂肪族侧基的聚二苯并噻唑-脲及其制备方法
200610025864.4 一种含硫和二苯甲酮结构的二胺及其制备方法
200610025227.7 可聚合的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610026852.3 3,5-二(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及其制备方法
200610026851.9 一种含硫的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610025660.0 高分子型二苯甲酮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610029405.3 1,3,5-三(3,4-二氨基苯氧基)苯及其制备方法
表彰/奖励:
2005年 无机/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高分子材料领域高质量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5年 高分子材料领域高质量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上海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4年 重视本科教学,合力培养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 《大学化学(含实验)》上海市精品课程,
2003年 上海交通大学通用电气优秀教师奖,
2000年 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和1999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其他:
1999 年和 2000 年分别担任 99 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和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秘书长。
2001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