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二、细胞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
材料表面的纳米图案化技术
材料表面的微米图案化技术
相关的连接试剂以及活性分子的合成
体细胞(含干细胞)培养和表征
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评价
细胞在生物材料表面黏附的微观机制
基于图案化表面的细胞/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研究(细胞黏附、细胞迁移等)
材料表面的干细胞分化研究
细胞骨架与相关显微标记技术
大量细胞对于聚合物水凝胶相结构和粘弹性的影响
力学刺激所导致的细胞响应
生物材料相关的小动物实验
与细胞在材料表面行为相关的理论研究
软物质的计算机模拟(蛋白质折叠、聚合反应、大分子链动力学、水凝胶的结构与粘弹流变行为等)
三、药物缓释载体
聚酯类等用于体内的、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含PEG的嵌段共聚物类可降解高分子的分子设计与合成
温敏性水凝胶研究以及凝胶微粒的制备
蛋白质类药物的新型包裹技术
天然药物的新型包裹技术
降糖药物相关的材料研究
抗肿瘤药物的药剂学研究
相关药效评价和小动物实验
研究成果
学术奖励和部分科研项目
1993年,"上海市科协第五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8年,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9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1999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组织工程的基本科学问题”有关生物材料的子课题负责人
2000年,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
2001年,第七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
2002年3月,和杨玉良教授联合指导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许国强)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联合授予“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
2002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2003年11月,博士生张俊川和朱文分别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发明专利奖”二等奖和三等奖;2004年,博士后张颖获得了中国博士后基金。
2004年7月,会议论文“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可降解水凝胶以及作为蛋白质药物通用缓释载体的初步研究”(丁建东等)获得“2004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三等奖”(会议收到投稿近900篇,评出各类获奖论文共57篇)
2008年10月,会议论文“可降解的热敏凝胶化的嵌段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作为可注射的药物输送载体的研究”(俞麟,常广涛、崔亭、张欢、张正、丁建东*;由俞麟作报告)获得“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会议代表过千人,13个专业委员会一共仅评出3个一等奖)。
2001-2005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¾¾“新型蛋白质药物控制释放载体”负责人。
2005-2008年,教育部科学技术重大项目——“基于图案化表面的细胞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负责人
2005-2010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组织工程学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有关生物材料的子课题负责人
2006-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物信息高分子材料”负责人。
2009-2013年,科技部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作为973管理)“面向组织修复与替代的纳米生物材料的研究”首席科学家。
2010年6月,被Elsevier杂志社Polymer杂志授予冯新德高分子奖提名奖。
2010年9月,被Elsevier杂志社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授予2008-2010年度最高论文引用奖(引用前10名的论文获奖)。
2010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9年度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