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常表现为社交障碍、兴趣狭隘和刻板行为。其发病可能受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母体免疫反应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可能是引起后代 ASD 的关键因素。因此,许文明、谢江课题组对母体免疫反应对后代的影响展开了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血清中TNF-α、IL-1和IL-17都存在显着升高;且TNF-α水平与其主要症状,如社交、自我保护等呈显著正相关。该结论也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炎症与ASD的关系奠定了基础(Oncotarget. 2017,18, 82390)。另一方面,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脑部给药的低渗透性,也是脑部疾病药物治疗的重大挑战,高会乐课题组针对性的设计了多种具有高效跨越血脑屏障并可进一步靶向脑内病灶部位的响应性递药系统(Acta Pharm Sin B, 2021, 11, 4032; Adv Sci, 2021, 8, 2004025; Adv Funct Mater, 2020, 30, 1909999; Adv Funct Mater, 2018, 28, 1802227),初步实现了脑部病灶特异性靶向药物递送。
针对上述问题,四川大学高会乐教授课题组与许文明教授课题组合作构建了级联靶向递药系统Asp@TMNPs,负载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Aspirin,Asp),以期通过抗神经炎症治疗ASD。如图1A所示,靶向小胶质细胞的MG1靶头,通过末端马来酰亚胺连接至聚己内酯-聚乙二醇(PCL-PEG,PP),得到PPM;为实现溶酶体逃逸,靶向BBB的D-T7靶头,则采用具有酸响应性的聚己内酯-聚乙二醇(PCL-DAK-PEG,PDP)连接,得到PDPT;最后,采用超声乳化的方法,将阿司匹林包裹其中,构建起微环境响应的级联靶向递药系统Asp@TMNPs。随后如图1B所示,(a)静脉注射后,纳米粒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快速到达BBB血管侧,D-T7靶向结合BBB高表达的转铁蛋白受体,通过胞吞作用进入血管内皮细胞;溶酶体中的酸性环境,可使酸响应性DAK键断裂,暴露内部MG1靶向分子的同时,使得递药系统与DT7-转铁蛋白受体复合物解离,更好逃逸溶酶体,促进纳米粒快速逃逸出胞。(b)与此同时,进入BBB腔侧的递药系统在暴露出的MG1分子介导下,靶向小胶质细胞,内吞后缓慢释药;释放出的阿司匹林通过抑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减少线粒体氧化应激和DNA损伤,最终实现治疗ASD作用。
图1 (A)酸响应性级联靶向递药系统Asp@TMNPs的制备;(B)Asp@TMNPs 靶向通过BBB 到达小胶质细胞示意图。(a:酸响应性溶酶体逃逸过程;b:靶向到达小胶质细胞后,通过抑制LDH实现治疗作用)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104286
- 山东大学崔基炜教授团队 ACS Nano: 硬度可调的聚乙二醇纳米颗粒调节纳米-生物相互作用,增强靶向药物递送 2025-06-12
- 浙大周民教授团队 Bioact. Mater.:微藻药物递送系统"降尿酸-抗炎-消化系统保护"三位一体协同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2025-06-04
- 苏大刘庄/杨光保教授团队招聘博士后 - 材料合成、纳米医学(肿瘤诊疗、药物递送、免疫治疗等) 2025-04-29
- 浙大傅国胜/黄翯/赵静《ACS Nano》:可喷涂微环境响应型水凝胶涂层重塑内皮屏障稳态,破解介入后再狭窄难题 2025-06-04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马小军/东华大学何创龙 Bioact. Mater.:TME响应复合水凝胶靶向抑制MYC驱动型骨肉瘤生长与转移 2025-01-17
- 四川大学李旭东教授团队 ACS AMI:微环境响应型茶多酚-姜黄素颗粒稳定的多功能Pickering乳液用于感染伤口的愈合 2024-09-02
- 天工大高辉/余云健团队 JCR:肿瘤和瘤内病原体级联靶向光热纳米制剂用于增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 2025-01-27